Language Switcher

一、談開悟

  • 偉大就寄寓在平凡中,深刻的道理其實就在尋常事物中,這就是佛理的究竟。
  • 開悟要從生活下手,生活有改善(即圓滿「人」與自身、他人、宇宙的互動關係),生命才有轉機﹔生命有轉機,生活才有禪機。
  • 開悟才是修行的真正開始。
閱讀全文:一、談開悟

二、談心性

  • 修行就是找到回家的路,家就在每一個人清靜的心性中。
  • 修行是返觀自性,停止辯論。
  • 人間淨土就在清靜的心性中,佛性的歸止就在精進的修行中,開悟就在生命的原始點。

閱讀全文:二、談心性

四、談清靜

  • 回到原始的存在狀態,一種互不干擾的存在,各有美妙的型態,都是宇宙的唯一,都是珍貴的存在,也就是生命的原始點——清靜,佛性即在此種清靜的原始狀態下呈現,也就是修行的最高目標﹕證悟涅槃。
  • 宇宙萬物因「緣」而化現,諸佛菩薩因「悟」而化生,這是空性性存在的基本實相,更是清靜境的具體內涵。
  • 把握定位的原則——灑掃應對進退,使生命回歸本來無一物的寧靜,使生命中的雜質(妄念、妄動)過濾到最原始、乾淨的狀態,就是「生命的本質在於清靜」。
閱讀全文:四、談清靜

三、談無常

  • 修行是項有趣的工作,過與不及都是修正的起點,中庸才是修行的終點,但這個中庸之道必須落在宇宙自然的常軌,這便是出離無常之苦的儀軌。
  • 空性的道理在提醒我們放下貪、嗔、癡,無常的原則在提醒我們珍惜所有﹔知足逆轉貪愛,包容消弭嗔恨,尊重化解執著。
  • 修行需要覺知而非感知,需要斷念而非遷念,需要入定而非妄定,這是破離無常之苦的最有效捷徑。
閱讀全文:三、談無常

五、談慈悲

  • 願意給生命多一些自由,多一點生存的假設,多一點知足的感恩,就是「慈悲」的第一個層次﹔即是在慈悲的體恤下,給生命更大、更妥適的模糊空間。
  • 真正的慈悲必須站在尊重、平等的立場,看待每一個生命都是宇宙的唯一,都有存在的價值。
  • 每一個存在個體都是唯一,都是眾多因緣集合而化生,都是諸佛菩薩發願並努力護持的生命,這是宇宙的大悲心,是宇宙中空性性存在後的圓滿質素,就是「慈悲」的究竟意義。
閱讀全文:五、談慈悲

更多文章...

第 1 頁,共 2 頁

站內文章搜尋

loading...
Go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