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anguage Switcher

jumping crane water

縱 鶴 拳    ( 註:部分傳承者以音譯之「宗鶴」為名而推廣,本會堅持傳承自 童金龍老師而來的原名「縱鶴」 )

       縱鶴拳是武禪書院的武術系統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,由已故的 童金龍 老師所傳下。所謂「縱鶴」之所以以「縱」為名,是因為縱鶴拳之主要發勁技巧,其靈感來自於鶴起飛前一剎那的「縱身一躍」動作,注重提取腳底 ( 湧泉穴 ) 對地面施力後的反作用力,經過氣貫丹田的轉化後傳導至全身,在童金龍老師的門內被稱為「地基發力 ( 台語音譯 ) 」。因此相較於其他門派的鶴拳 ( 飛鶴、食鶴、鳴鶴、宿鶴等等 ) ,縱鶴拳更加強調有如白鶴縱身飛起之瞬間,雙腳蹬地的發勁技巧。

       童金龍老師的縱鶴拳是來自福清,俗稱「阿鳳師」的方紹翥之閉門弟子,關於傳承部分請參考維基百科內之介紹。然而原本在中國福建一代廣為流傳的縱鶴拳,經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時期的文化大革命所摧殘,多數技巧、傳承圖譜皆已遺失,創始掌門人方世培之故居及墓園更是幾乎被世人所遺忘。有幸在文革之前,阿鳳師旅居台灣所留下來的縱鶴拳傳承,在因緣之下避過了文革的洗禮,成為此一傳統文化精華最重要的保留地。而晚近福建方家傳人以「宗鶴」之名重新開始推廣縱鶴,兩岸傳人近幾年互有往來。

jumping crane fire       縱鶴拳的基本功法,為五行手的組合。此外,由於五行手同時是縱鶴拳的第一套拳型「三戰」的主要功法,因此五行手又被稱為「三戰手」或者是「三戰頭 (台語)」。縱鶴拳中五行手所對應的五行,即為中國傳統道學中的「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」等五種基本現象,藉由手腕及手掌不同部位、不同方式的蓄力以及發勁,可以對應到縱鶴拳動作各種不同的攻擊手法,以下簡略說明:

 

水手屬水,氣遊於手部內側,其勁平時圓柔深沉如水面之漣漪,猛則如巨浪襲來般沉重且迅捷

火手屬火,氣行於手部外側,能量自湧泉經過丹田後往送往指尖,其勁如燃燒烈火般向上直衝

印手屬金,氣走於手部下側,攻擊時多以握拳為主,其勁多如金屬般剛猛,足以震碎對手之五臟六腑

雙捶屬土,氣積於手部上側,剛中帶柔,展現如大地般的韌性,發勁不但猛烈且帶有彈性而綿延不斷

點穴屬木,攻擊角度多變且專打要害,為非不得已時才能出手的殺招

 

jumping crane breath     五行手法的運用在各種拳術中都很常見到,但較少將其有系統的整理並歸納,並且常常會忽略掉其中的幾項。縱鶴拳將五行的技巧做了完整的分類,並作為研修者必須每日練習的基本功法,一旦熟習縱鶴五行的精華要領,就可以說幾乎是掌握了絕大部分中國傳統武術的技法與概念;再加上縱鶴所強調的地基發力,實際上也是絕大部分傳統武術系統所練習的「發勁」所要具備的基本技巧之一;還有在一連串猛烈發勁之後的「調息」,可以有效平息體內奔流的能量,取盈補虧,是所有內家拳必備的基本技巧。縱鶴拳將地基發力、五行手法以及內氣調息等重點,有系統地整理成循序漸進的多組拳型、套路,可以說是集中國武學精華於一身的重要拳系。也因此已故的 童金龍大師生前不斷告誡帝子:「你們若是要學我的武術精華( 台語:手內拳 ),沒有縱鶴打底,絕對學不起來」。作為童老師的傳承後代,武禪書院將此句名言謹記於心,把縱鶴拳列為學員們必修的課程,並作為所有傳統武術課程的最重要項目。

 

武禪書院 縱鶴拳 相關影片:

 
loading...
 

        縱鶴拳另有分「長肢」、「短肢」兩個系統。現福建福清以及虎尾、台中一帶的二高系統所傳為短肢鶴,而武禪書院以及嘉義、高雄一帶的柔拳道系統所傳則為長肢鶴,兩種系統各有其特色及功法。長肢鶴經由方紹翥( 阿鳳師 )傳給童金龍大師,再傳至何富雄老師等弟子,其主要拳型套路依序為「三戰」、「四門」、「五步」、「雙蝴蝶」、「飛蝴蝶」、「八角穿心」、「玉蝴蝶」、「迫肢連環戰」;推手技法有二步進退」、「二步連環」、「過肢走角」、「走馬三角」等等;另還有推手與擒拿對練的組合套路「鶴擒提」

 

站內文章搜尋

loading...
Go to top